原标题:当面顶住拜登的压力后,荷兰首相再出击,要欧洲制定不同对华政策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美国出于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目的,尝试拉拢荷兰、日本、韩国等盟友,扩大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的范围,从而形成围堵之势在美荷首脑会晤期间,美国总统拜登再度施压,荷兰首相吕特却不给面子,拒绝与美国达成遏制中国的协议。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吕特再次阐述其对华方针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吕特在题为“寻求欧洲新增长”的辩论中表示,目前涉及中国的议题中,欧洲并没有协调统一的方针,也没有共同的对外政策美国对中国有具体的战略,但并不一定符合欧洲的利益,因此欧洲必须放弃单独行动,应相互协调,共同建立自己的对外政策,使欧洲成为国际舞台的玩家,而非大国博弈的竞技场。
在拒绝对拜登许下承诺后,吕特又在国际论坛上公开抛出以上论调,这也印证了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的话,即荷兰不会因为美国的施压,就草率同意对华新限制其实,美国所谓的“具体的对华战略”,就是将中国描述为“最大的地缘***挑战”,以及“头号战略竞争对手”,所有的方针、政策,均以打压、遏制为主,鼓吹对华脱钩,挑起对立摩擦,制造阵营对抗。
但是美国对华战略的核心思想,是确保自身能够从中获益因而,尽管美国出台了多项针对中国的措施,但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领域,它不会轻易同中国“摊牌”从经贸领域来看,在2022年,中美贸易额高达7594.27亿美元,同比增长0.6%,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5817.83亿美元,增长1.2%。
中国自美国进口1776.44亿美元,减少约1.1%显而易见,尽管中美两国在***层面摩擦不断,但对于妥善处理分歧、管控竞争,深化经贸领域合作,却有共识美国不断鼓噪所谓的“对华脱钩”,实际上也属于“选择性脱钩”。
美国尝试在高科技产供链对华围追堵截,进而打击中国的高端制造计划,而在中低端制造领域,中国依旧是美国赖以为生的合作对象
也就是说,美国的对华战略,带有明显的“双重标准”,对于欧盟各国来说,如果照搬美国的对华政策,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荷兰为例,截止去年11月底,中荷双边贸易总额已超过1195亿美元,荷兰成为继德国之后,中国在欧盟的第二个千亿美元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再者,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疫情期间,中国经济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作为自由贸易与多边主义的践行者,中国是全球1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这样的趋势下,任何尝试逆全球化或是对华脱钩的行为,都不可能成功。
站在荷兰的角度来说,如果盲目效仿美国的政策,不仅有损双边关系,两国稳定的经贸合作也会遭受沉重打击因此,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大臣阿德里安森斯曾指出,荷兰始终积极看待中荷经贸往来,并致力于维护与中国的良好关系。
眼下,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中欧双边高层往来以及战略沟通,必然更加频密在这样有利的形势之下,双方应该致力于打造开放、务实的双边关系,增进彼此理解,尊重各自核心利益,摒弃意识形态之争,深化互利合作,争取在各个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