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英文名:Deflation,简称“通货紧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概念,是由于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相比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消费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持续下降,经济衰退。当市场流通货币减少时,人们的货币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导致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长期货币紧缩将抑制投资和生产,导致失业率和经济衰退。
根据指标值,通货紧缩可分为相对通货紧缩和绝对通货紧缩;根据对经济的影响水平,可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根据供需,可分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和供过于求型通货紧缩。经济学家通常将通货紧缩概括为四种类型:1、欧文·费雪提出的债务通缩;2.、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应性通缩;3.、本伯南克提出的信贷通缩;4.、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和有效需求不足。
历史上,美国经历了几次典型的通货紧缩,其中一次对经济影响最大,发生在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阶段。在此期间,美国的物价下降了227%,平均货币数量下降了10%,银行数量下降了4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通货紧缩和经济低迷日益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新问题,对文化生活产生了各种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