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下的新基金“头部效应”:8巨头新发规模占比超1/3

2025-04-01 10:46 财经资讯

  历史上基金发行降温时往往发生在股票市场的底部,在基金发行遇冷时投资股票型基金大概率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今年新基金发行遇冷。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新基金总规模和平均发行份额双双下降了2/3。

  其中,又以权益基金的表现最糟,尤其是到了4月份,权益类基金的发行进入“冰点”,仅占总规模13%。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基金发行遇冷之下,今年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比如REITs、同业存单等“抗跌”新品种大受欢迎,比如发起式基金数量大增,占比高达20%。

  而熊市下新基金发行“头部效应”凸显,8家头部基金公司今年发行份额过100亿,仅这8家基金公司就贡献了今年新基金发行规模的1/3。

  今年的新基金市场看起来与我们熟识的市场格格不入,不过,当我们复盘过去20年里4次熊市的新基金发行市场,就会发现今年发生的一切似曾相识,历史某种程度再现了。

  萎缩与分化

  今年基金发行持续遇冷。

  来自格上理财的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1月新发基金总数为148只,发行份额为1188.20亿份,单只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8.03亿份,不足10亿份,创下了自2021年1月以来的新低。

  2月新发基金平均发行份额再次下探至5.36亿份,仅为去年同期的22%。

  随后,新发基金平均发行份额微幅上升。

  截至5月20日,5月共计新成立基金58只,发行份额532.62亿份,平均发行份额9.18亿份,仍不足10亿份。

  总体来看,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20日(下同),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4106亿份,去年同期为12831亿份,今年规模仅为去年同期大约1/3。

  并且,今年新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7.63亿份,而去年同期为21.21亿份,今年是去年的大约1/3。

  今年新基金发行不太理想,其中,又以权益基金为甚。

  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今年发行新基金4106亿份,权益类(股票型+混合型)基金1422亿份,占比35%;债券类基金2075亿份,占比51%。

  值得一提的是,按月度数据来看,年内新基金发行的规模波动则比较明显。

  借着去年新能源基金崛起的余热,以及部分发行于去年,成立于今年的新基金的捧场,一季度新基金发行总体规模还不算太难看。

  好买基金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基金发行量还比较大,总份额超过2000亿份,其中最受关注的权益类(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占比超过40%。

  不过,好买基金的数据显示,在4月之后,权益类基金的发展进入冰点,4月份仅占新基金总规模的13%,而债券基金成为大头,接近80%。

  值得一提的是,为降低新基金的发行和成立难度,今年基金管理人发行的不少产品是发起式基金。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今年以来共有108只发起式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成立,不仅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76只,也高于以往历史同期水平,且在全部538只新发基金中的占比20%。

  来自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截至5月20日的最新数据也显示,熊市下,今年各类基金发行出现不同的走势。

  其中,权益类基金(包括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新发基金规模逐月受创,从1月的942.53亿元缩水至5月的65.03亿元,缩水比例达93.10%。

  而固收类基金(包括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则表现相对稳定,在新基金发行规模上虽同样有一定程度的缩水,但从新发数量上看,并未受到同权益类基金般严重的冲击。总体来说,随着市场行情的持续走弱,债券市场的发行数量表现相对稳定,货币市场基金的发行数量逐月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当权益基金衰落之时,今年的新基金发行也出现了不少新品种,其中REITs、同业存单等新型品种大受欢迎,它们应时而生,属于“抗跌基金”,回撤小,在今年震荡市下基本都保持了正收益。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发行了1只REITs产品,12只同业存单基金,而迄今仍有97只同业存单产品排队申报等待“准生证”。

  而在今年新基发行遇冷,权益基金发行降入冰点的背后,主要推手是今年市场的大幅震荡回调。

  Wind数据显示,在最低点的4月26日,今年以来沪指、深成指、创指的跌幅分别为20.70%、31.30%、35.28%。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下跌27.27%。

  尽管截至5月25日,4月27日以来,上述A股三大指数上涨了7.66%、9.18%、8.14%,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8.88%。但新基发行市场元气尚未恢复。

  新基金发行“头部效应”

  在熊市中,头部基金公司仍然是新基金发行的大户。

  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年内共成立538只新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剔除转型基金和后分级基金,下同),新成立的基金规模约为4106亿元,平均发行份额7.63亿份,涉及113家基金管理人。

  其中,8家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份额超100亿元,它们累计新成立的基金规模1485亿元,占到全部新发基金份额的1/3以上,为36.17%。

  具体来说,这8家基金公司今年新基金发行份额分别为:招商基金346亿、华夏基金321亿、中欧基金178亿、平安基金162亿、南方基金134亿、广发基金123亿、工银瑞信118亿和浦银安盛103亿。

  此外,其他几家市场熟悉的头部公司今年新发基金份额如下:易方达89亿、汇添富77亿、博时68亿、嘉实93亿、天弘47亿。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给记者提供的数据对比了今年新发基金头部4家基金公司的数据,从管理人角度来看今年以来新发基金数量和规模,中欧基金、招商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在新发基金数量及新发规模上均位于市场全部管理人的前10位。

  通过对此四家管理人细分新发产品类型分析,可以发现,作为头部基金公司的代表,这四家管理人在市场整体行情低迷的阶段,发行数量上虽以混合基金为主,股票基金及债券基金次之,但从发行规模上来看债券基金运用较少的新发产品数量占有了远超权益类产品的新发规模,更加凸显了投资者对以债券基金为主的偏固收类产品在市场整体低迷阶段的配置偏好与抗跌属性的认可。

  新基金发行的“头部效应”,还体现在产品上,个别爆款产品贡献了大头。

  比如,今年发行新基金规模最多的招商基金(346亿)包揽了今年仅有的4只百亿规模新基金中的2只——招商添安1年定开发行150亿元,招商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发行100亿元,仅这两只累计规模就达到250亿元。

  对此,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感叹,“市场短期更多是偏博弈,熊市发基金发不出去,此时头部基金公司占有优势。”

  曾令华认为,“头部的基金公司品牌较强。所谓品牌,就是投资者觉得跟着你能赚钱,不管短期大风大雨,只要给一段时间,都能赚钱。”

  对此,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王祎指出,“对于产品发行,基金公司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基金公司应该在市场阶段性高点时充分提示投资风险并降低投资者收益预期,做好预期管理,帮助投资人提前了解波动风险,更好地面对可能的业绩低迷期。而在市场低位做更多观点输出,帮助投资人更好的理解市场,敢于低位逐步布局。”王祎说。

  4次熊市发行复盘

  硬币有两面:一面是市场低迷时,新基金发行困难;另一面则是新基金在市场低点建仓,后期成绩更容易出彩。

  这正应了基金行业的一句老话“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近20年内有四次典型熊市:

  第一次熊市是2007/10/16—2008/10/28,当时新发基金中,股票型基金规模106亿元(2只),混合型基金规模1027亿元(51只),债券型基金规模846亿元(39只);

  第二次熊市是2009/8/4—2012/12/4,当时新发基金中,股票型基金规模2980亿元(258只),混合型基金规模3857亿元(235只),债券型基金规模5448亿元(311只);

  第三次熊市是2015/6/12—2016/1/27,当时新发基金中,股票型基金规模744亿元(245只),混合型基金规模5253亿元(428只),债券型基金规模525亿元(115只);

  第四次熊市是2018/1/29—2019/1/4,当时新发基金中,股票型基金规模1335亿元(232只),混合型基金规模2827亿元(445只),债券型基金规模3767亿元(527只)。

  总体来看,在各个熊市阶段内,以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为主的权益类产品的发行数量及规模均不及以债券基金为主的固收类基金,尤其是在2009年和2018年的两次熊市阶段,发行人及投资者均一定程度上的偏好债券基金的发行与持有,新发数量及规模均高于股混基金的平均水平。

  从收益角度来看,熊市阶段内成立的各类型基金随着后市发展整体业绩表现较优,股票基金、混合基金长期收益较高,但在后市发展中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使得波动性较大;而债券基金净值增长幅度不及股混类基金,但业绩增长相对平稳,熊市后各时期业绩保持上涨趋势,受后市行情影响较小。

  王祎表示,经统计发现,历史上基金发行降温时往往发生在股票市场的底部,在基金发行遇冷时投资股票型基金大概率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王祎分析,通过公募基金长期的基金回报和投资者回报对比,不难发现投资者回报明显低于基金回报,也就是因为投资者行为偏差导致存在基金赚钱但是投资者不赚钱的情况。在市场高点买入基金、在市场下跌到低点时,拿不住基金,选择赎回这样的短期操作正是影响投资者回报的重要原因。

  不过,事实上,投资者买基金时是不是在市场谷底,这却是一个投资界的“歌德巴赫猜想”。

  “熊市发的基金,或者说牛市初期发的基金往往更好操作。但是这是一个事后看的事件,因为只有事后才知道是熊市或牛市。”曾令华表示。

  曾令华建议投资者,“要想清楚哪些是自己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多少钱能投权益’是自己能做的事,‘市场涨跌预测,哪个行业会好’则是绝大不部分人做不好的事。总的来说,投资人从自己的配置出发,选择合适的基金,这样操作获得好结果的可能性较大。”

点赞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股市分为牛市和熊市还有什么?

首因效应是什么意思 首因效应是什么意思

宏观情绪主导市场节奏 PTA中期转入熊市波动

头部机构最爱买哪些股票?一季度公募配置出炉,这两大板块被重配 头部机构最爱买哪些股票?一季度公募配置出炉,这两大板块被重配

新发规模提升 ETF基金份额逆市上涨 新发规模提升 ETF基金份额逆市上涨

大龙虾头部绿色能吃吗 大龙虾头部绿色能吃吗

棘轮效应什么意思 棘轮效应什么意思

世界四大石油巨头 世界四大石油巨头

铜市精废替代效应明显 精炼镍进口利润打开

华尔街巨头突然"全面看多",嗅到了什么? 华尔街巨头突然"全面看多",嗅到了什么?

一顿操作获利65亿,1800亿煤炭巨头成"股神"?投资5年暴赚170亿 一顿操作获利65亿,1800亿煤炭巨头成"股神"?投资5年暴赚170亿

赚钱效应又回来了?5月上市新股无一破发 万元大肉签频现 赚钱效应又回来了?5月上市新股无一破发 万元大肉签频现

农行西藏分行新发放扶贫贷款达6.69亿元

网贷监管细则频出 地区效应显现

技术性熊市一般持续多久 技术性熊市一般持续多久

加仓茅台 狂买银行!外资巨头动向曝光!摩根大通、安本也在加仓中国资产 加仓茅台 狂买银行!外资巨头动向曝光!摩根大通、安本也在加仓中国资产

基金在牛市买还是熊市买?小心千万别这样买基金 基金在牛市买还是熊市买?小心千万别这样买基金

国内淡季效应显现 沪锡期价底部持续盘整 国内淡季效应显现 沪锡期价底部持续盘整

新发基金募集期适合买吗?

基本面偏空+淡季效应显现 沪锡短期或跌势难止 基本面偏空+淡季效应显现 沪锡短期或跌势难止